5月15日,中国足协今天在上海召开了中乙俱乐部联赛工作会议,通报了中乙联赛新赛季的赛制、转会等诸多事宜。有关中超U23队以及中国01年龄段国青队参加中乙联赛的事宜在会上得到确认。不过,鉴于最终参加联赛队伍的不确定性,会上并未明确在预赛(常规赛)阶段究竟分几个小组展开,而且与去年的中乙联赛相比,今年预赛的第一名将被取消直接升级机会。

常规赛+季后赛 预赛分组未定

之前,围绕着中超U23队和国青队参加中乙联赛的消息传出,而且足协还下发了中超U23队参加中乙的报名通知。在今天的会上,足协宣布中乙联赛参赛队时明确:参加2020赛季中乙联赛的队伍除了中乙俱乐部队外,还包括中超U23队和国青队,只不过参加国青队定名为“中国U19集训队”而不是“U19国青队”。但是,参加中乙联赛的队伍数量并未在会议上公布,即16支中超U23队中究竟有多少支队伍会出现在中乙赛场上?之前的传说是超过9支。

至于具体的赛制,还是分为“常规赛+季后赛”模式,在常规赛(预赛)中以主客场制双循环进行,按照积分确定排名。分区原则,将根据球队的数量、赛历的安排、俱乐部的分类、主场的位置等进行分区。季后赛则分为“升级赛”、“降级赛”以及“青年队名次赛”,这其中,升级赛和降级赛均采用主客场制淘汰赛,都是由中乙俱乐部参加;青年队名次赛则有可能采用主客场淘汰赛,也有可能采用赛会制比赛,具体视最终参赛队伍数量而定。

需要指出的是,去年中乙联赛分成南、北两个区,在常规赛主客场双循环赛结束后,两个区积分第一位的球队直接升入中甲;两个区的第二名进行主客场比赛,胜者也有直接升级机会,负者则参加附加赛、争夺中甲联赛资格。当然,这个赛制与中甲联赛由16队扩军至18队有关。因此,今年的中乙联赛各个区(组)的第一名将没有机会直升中甲,而是将和其他排名靠前的队伍一起参加“升级赛”、争夺两个升入中甲的席位。这就有可能使得常规赛(预赛)失去竞争力与观赏性,因为如果前四名(或前六名)参加“升级赛”,在确保可以进入前四(或前六)的情况下,相关球队或球员或许根本就不会用心比赛,让整个联赛鸡肋比赛明显增多。而且,即便是常规赛中排名相对靠后,在升级赛中只要尽力,依然可以取得中甲升级资格。也就是说,打好升级赛中的几场关键比赛就有机会。

不过,在“降级赛”中,足协拟定的规则是:“预赛阶段每个赛区排名相对靠后相应名次的球队(分类或全部)直接降级或参加降级赛、确定最终降级球队。”换而言之,降级方面存在着直接降级的可能,这最终依然将取决于参赛队伍的数量。

U21政策不变 增加本土概念

在相关政策方面,中乙联赛各俱乐部和往年相比差异不大,各队依然禁止任何外援以及港澳台球员,报名人数依然是18至30人,全年累计为35人。这其中,U21球员(1999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不少于5人。而且,在每场比赛中,依然要求至少有一名U21球员始终保持在场上。

具体转会政策上,每家俱乐部的转会名额全年为“5+N”,即5名无年龄限制的球员、U21球员转会无人数限制。引进被取消职业联赛参赛资格俱乐部的球员,则不占转会名额,但总报名人数不变。

转会窗口将维系两个,第一个窗口为开赛前三周或两周至开赛后一周;第二个窗口为比赛轮次过半后。在其他会员协会注册的中国籍球员转回国内时,需要在中超、中甲国际转会窗进行。

与以往相比,最大的区别或许在于今年推出了“本土”概念,即在今年中乙联赛中,各队要求有本区域培养的球员至少3人,至2021赛季将增加至5人。即像如果是西安的一支球队,全队报名的球员中,至少要有3名在本区域培养的球员。这应该说对加强俱乐部的地域化、加强本地的足球文化建设,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