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绿地控股董事局主席张玉良对于足协新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足协的做法欠缺公平性,此言一出立马引来了热议。作为中超球队上海申花的投资人,足协的新政已经影响了投资人的积极性,这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难免无法保证一个球队里的公平问题。限薪后,引进新的高水平外援就很难了。再有就是,归化球员政策也有矛盾,前面归化好的是内援,后面归化的不算,公平性在哪里?”张玉良面对媒体说道。

足协的政策随意性太大,但俱乐部的眼光又是长远的,与球员的合同都是几年几年的,突然间就说限薪、各种转会限制,难免会影响到俱乐部的长远规划。就比如球员规化这一事,难道就不能跟各俱乐部说明白吗,拍拍脑袋撒手不管。归化球员以后,他们新赛季是怎样参与联赛的?如果都有后续的政策,各俱乐部心里有数,哪里会出现归化球员仅仅是出现在两三个俱乐部这种状况。说直接点,这个就是水平,是管理水平,足球水平上不去,不是哪个俱乐部夺冠的问题,而是管理水平太差劲。

当然,往深层次的来看,胳膊也扭不过大腿,足协上面有体总,很多都是体总的意志,U23,归化,外援上场人数,还有国家集训队,都是体总的意志,所以足协也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

张玉良表示:“球队俱乐部不能冠名了,有的企业就是为了增强品牌度才冠名足球。球队名称中性化后,这些投资人怎么办?”限薪的目的是什么?使用中性队名是为了什么?客观来说,现在中超球队没有一支是盈利的,就算限薪到10年前的工资水平,也不可能盈利,那是因为如果没了高水平外援联赛失去了观赏性,联赛就没了商业价值,广告费、看球的球迷都会减少,俱乐部商业推广更无从谈起。

那个时候中超别说卖80亿,8000万都没人要,我们本身就不是真正的职业联赛,连起码的转播分红都没有,俱乐部只改个中性名字有意义吗?改个名就能和职业联赛接轨了吗?这完全就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投资人也不傻,俱乐部虽然亏损,但是给母公司创造的价值却不小,就像恒大所产生的广告效益,足球的投入其实很少,这些钱如果去打广告能有这个效果吗?有市才有价,让市场来衡量才能证明是否真的有价值。

联赛对国家队的帮助可不是给你直接输送一支可以即插即用的足球队,因为联赛是商业的,国家队是行政的,两者有根本区别。联赛的意义是奉献精彩比赛,繁荣球市,提升球员关注度和收入,从而让更多人关注这项活动。有人看,肯花钱,就能赚钱,能赚钱,就有人肯参与,肯学,足球人口自然就提高了。

中国足球需要有人敢站出来说真实话,明白话,或许不公平也是暂时的,等老球员高薪合同到期后也就一视同仁了,而先前归化的也是极少数,因此短期“混乱”可以容忍,毕竟顾全到方方面面的话,那就什么都做不了了。同时,足协还是要考虑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要允许和听取各方面意见,新政颁布前,不知是否听取这些投资人的意见,兼顾发展的时候也要适当考虑实际情况,否则又要重复一个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