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中甲、中乙球队生存现状受到了外界广泛的关注,这些球队的市场影响力、关注力有限,但支出却直追中超水准。成本高回报少,成为很多中甲、中乙球队遭遇生存困境的主要原因。

根据上海媒体介绍,10年前,一支中超夺冠队伍一个赛季的投入仅仅只需要八千万,而现在恒大、上港等球队为争冠单赛季投入可高达20亿。这也导致中甲、中乙的投入水涨船高,球员的转会费、薪酬,比赛差旅,赛事的组织、安保、场地租金等都在上涨。

投资成本加大,但市场回报却极少,中甲的关注度实在难比中超,中乙更甚,很多球队场均上座率还不到千人,甚至连转播都不能保证,一个赛季的门票收入有的仅仅只有几万块。

据了解,一支中甲球队投入5000万,联赛分红只有40万,收入占支出的比例仅仅只有0.8%。随着足协希望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政策颁布,一些赞助商更是望而却步,不愿意继续投资,这也让俱乐部苦不堪言。

中国足协虽然“开绿灯”,给了中甲中乙中冠球队半个月的时间,解决财政问题。但对于大多数球队而言,半个月时间如同“死缓”,无济于事。上海申鑫投资人就对媒体表示,球队将退出新赛季中乙。本来上个赛季就想退出,但为球员考虑又坚持了半年,为此投资人背上了5000万的债务,俱乐部实在是弹尽粮绝。

另外,包括福建天信、南京沙叶、湖南湘涛、大连千兆、保定容大、江苏盐城、深圳鹏城等多达7支中乙球队也与申鑫面临着相同的境况,俱乐部早已放弃求生。中甲的广东华南虎、四川FC、辽足也都吊着一口气。一旦他们退出,空出的中甲名额,对于递补的中乙球队而言,也并不是什么香饽饽。如今看来,中甲中乙能否凑齐球队,如期开打,依旧是个未知数。